union-icon

Cardano 的 Plomin 硬分叉上線,為 ADA 持有者引入完全去中心化治理

iconKuCoin 新聞
分享
Copy

Cardano 已成功激活其 Plomin 硬分叉,這標誌著該網絡朝向完全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里程碑。此升級於 2025 年 1 月 29 日啟動,使 ADA 持有人能夠對關鍵治理行動進行投票,包括參數調整、金庫分配以及未來協議升級。此轉變將 Cardano 的治理直接置於其社群手中,遠離以基金會為主導的模式。

 

快速概覽

  • Cardano 的 Plomin 硬分叉啟動,標誌著向完全去中心化治理的轉變。

  • ADA 持有人現在擁有對協議變更、金庫提款和未來升級的直接投票權。

  • 此升級完成了 Cardano 改進提案(CIP-1694),完成向 Voltaire 時代的過渡。

  • 升級後,ADA 價格瞄準潛在突破至 1.90 美元。

Cardano 過渡到完全去中心化治理

在一份官方聲明中,Cardano 基金會強調了此升級的重要性,聲明:

 

“Plomin 硬分叉生效,標誌著向完全去中心化治理的過渡。$ADA 持有人獲得了真正的投票權——關於參數變更、金庫提款、硬分叉和區塊鏈的未來。”

 

Cardano 的 Plomin 硬分叉已上線 | 資料來源:X

 

此次升級遵循於2024年9月實施的Chang硬分叉,為去中心化的決策奠定了基礎。Plomin硬分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全面實現CIP-1694中概述的治理機制,這是完成Cardano的Voltaire時代的重要一步。

 

Plomin之後Cardano的治理方式

Plomin硬分叉後Cardano邁向去中心化治理 | 資料來源:Emurgo

 

隨著Plomin升級,ADA持有者現在有兩個主要的治理參與選擇:

 

  1. 直接投票 – ADA 持有者可以親自對提案進行投票。

  2. 代理代表 (DReps) – 用戶可以將其投票權委託給 DReps,由他們代表用戶對治理行動進行投票。

此外,Stake Pool Operators(SPOs)通過驗證升級和網絡更改,在治理過程中保留了一個角色。硬分叉需要至少 51% 的 SPO 批准升級,截至 1 月 22 日,超過 78% 的 Cardano 網絡節點已經過渡到新版本。

Plomin 硬分叉後 Cardano 路線圖的下一步是什麼? 

全面去中心化治理的實施將使 2025 年幾項關鍵舉措成為焦點:

 

  • Cardano 憲法的鏈上投票 – 下一步將是正式投票以批准最初在 2024 年 12 月起草的 Cardano 憲法。

  • 去中心化的財政管理 – 社區將投票決定第一個正式的 Cardano 財政預算,決定資金分配以促進發展和生態系統的增長。

  • 擴展性和互操作性增強 – Cardano 基金會和 Input Output Global (IOG) 提出了未來的升級計劃,重點關注於提升網絡速度、增強智能合約功能以及與比特幣以太坊等網絡的跨鏈互操作性。

ADA 價格展望:硬分叉會觸發突破嗎?

ADA/USDT 價格圖 | 資料來源:KuCoin

 

儘管期待已久的治理升級,ADA 的價格走勢仍保持謹慎,目前交易價格約為 0.91 美元。然而,技術分析顯示,由於 ADA 價格圖上形成的對稱三角形模式,潛在突破至 1.90 美元。

 

若突破0.962美元,即50日移動平均線,將確認看漲動能,可能推動ADA的價值上升。過去一年,ADA已經上漲了78%,表現優於以太坊的35%年度收益,但落後於比特幣的139%漲幅。

 

Cardano的未來展望 

隨著治理過渡的完成,Cardano的開發將完全由其社區指導。生態系統內即將進行的討論將集中於:

 

  • 增強Cardano區塊鏈上的DeFi能力。

  • 擴展網絡以實現大規模採用。

  • 潛在的合作夥伴關係,包括傳聞與Chainlink合作以擴展穩定幣整合。

Plomin硬分叉的成功啟動標誌著Cardano自我持續治理模式的一個重大進展。對於ADA持有者來說,這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他們的影響力將直接塑造這個最先進的區塊鏈生態系統之一的未來。

 

關注KuCoin新聞,以獲取Cardano去中心化未來和即將進行的治理提案的更多更新。

免責聲明:本頁面資訊可能來自第三方,不一定反映KuCoin的觀點或意見。本內容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形式的陳述或保證,也不應被解釋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KuCoin 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或因使用該資訊而導致的任何結果不承擔任何責任。 虛擬資產投資可能存在風險。請您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仔細評估產品的風險以及您的風險承受能力。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風險披露
    2